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其岭隧道进口TSP超前地质预报报告施工单位:中交二公局预报范围:DK360+125~DK360+235数据采集:报告编写:报告审核:石家庄铁道学院贵广铁路YB-5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项目部2010年2月9日一、报告编制依据本TSP地质超前预报的数据采集、成果分析符合《铁路隧道超前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有关规定;有关术语和技术标准符合《铁路隧道设计规程》(TB10003-200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TB10204-2002)、《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等中的相关规定;其它相关信息参阅相关隧道勘察成果文件和隧道地质复查报告。二、隧道区地质条件宏观分析1、地质、地貌分析本报告第2页共8页探测区段地貌属中低山,植被发育,洞身穿过寒武系边溪组下段页岩及灰岩,清溪上段页岩来炭质页岩及透镜状灰岩,清溪组中段砂岩,页岩互层、夹质页岩,清溪组下段页岩,炭质页岩,震旦系老堡组硅质岩夹硅质页岩,陡山沱组页岩夹炭质页岩,砂岩,南沱组含砾砂质泥岩,含砾砂质砂岩夹页岩,福禄组砂岩夹页岩,长安组含砾砂岩、泥质砂岩、页岩互层;隧道区构造主要受新华夏构造控制;主要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和断层水。2、宏观预报及TSP探测目标根据岩性(砂岩)、构造、地下水及已开挖段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等有关地质条件,本次TSP探测的主要目标是:控制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分布位置、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含水性。三、近工作面已开挖围岩的工程地质特征评价1、评价范围:DK360+073~DK360+1252、围岩岩性特征:微风化灰色砂岩;3、围岩受构造的影响程度:严重;4、结构面发育特征:结构面发育,以层面和构造节理为主,产状陡立;5、岩体结构特征:层状结构,局部块石碎石状结构;6、地下水特征:湿润(滴水状);7、毛洞开挖后的稳定性:稳定性较差,局部易掉块;8、围岩级别:Ⅳ级。四、TSP现场采集参数1、测试日期:2010年2月9日2、测试仪器:TSP203plus3、掌子面位置:里程DK360+1254、接收器里程:DK360+0735、接收器数量:2个6、设计炮点:24个,22个有效。7、采样间隔:62.5μs8、记录时间长度:451.125ms9、采样数:7218五、TSP探测结果的工程地质评价2本报告第3页共8页注:本表所给围岩分级为参考值,准确的围岩分级需根据开挖后的岩性、岩体结构特征、地下水、地应力和毛洞的稳定性综合确定。六、施工建议探测段DK360+125~DK360+235中,整体受构造影响严重,地层陡立,层间结合差,易产生局部的掉块或坍塌,应注意及时初支。七、附解译成果图图1P波波速分布图图2P波反射层的混合偏移图分段序号里程长度(m)探测结果工程地质评价1DK360+125~DK360+16641弱风化(变)砂岩;结构面发育(主要为层面和构造节理),层间结合一般,岩体呈层状结构;湿润。围岩级别Ⅳ级。2DK360+166~DK360+18115硬岩;受构造影响严重,结构面发育,岩体较破碎,岩体呈块石碎石状结构;局部有线状滴水。围岩级别Ⅳ级。但较1段稍稳定性差。3DK360+181~DK360+21635硬岩;结构面发育,岩体呈层状结构;滴水。围岩级别Ⅳ级。但其中189~197较同级别围岩稳定性差。4DK360+216~DK360+23519硬岩;结构面发育,岩体较破碎,岩体层状、局部块石碎石状结构;稍淋水。围岩级别Ⅳ级。3本报告第4页共8页图3围岩结构面俯视图和纵剖面图4本报告第5页共8页5本报告第6页共8页图4REC1岩石参数变化情况图6本报告第7页共8页7本报告第8页共8页图5REC2岩石参数变化情况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