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 可编辑1 / 4 美文欣赏:火车上的故事火车是一个聚集五湖四海的人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看看人生百态,也可以做一个孤独者。这里我给大家带来的是美文欣赏:火车上的故事,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我是个对距离不够敏感的人。谈起距离,总爱问别人:“从北京坐火车过去得多久阿?”就好比吃饭,一日三餐属于正常,一天吃四、五顿就显得多,“三餐”是决定多与少的秤上挂着的砝码。用乘坐火车的时间来衡量距离,北京到合肥“高铁四个半小时,快车十小时”,就是我心中的砝码。提起回家的火车,每个人或许都能说出一五一十来。如果你赶趟儿,坐4 号线到北京南,乘高铁飘过天津、济南、徐州,到达合肥南。转身搭上1 号线,脚步紧些六个小时足够你从知春路到三里庵。若是有闲工夫,绿皮快车也不失为好的选取。晚上九点多发车,上车后打发些时间,等到车厢关灯,睡意也随之而来,醒来就已收到合肥旅游局的信息。这都是平常日子,若是赶上春节返乡大潮,没买上卧铺,那就是拼身体的时候了。十多个小时的硬座,坐下来半身都没了知觉。年纪轻的还得还得装出 so easy 的样貌,不能被扣上“身体虚”的帽子。我常坐的是两趟绿皮快车。我没什么怀旧情结,坐快车也纯碎为了省钱,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每次乘车都能在旅途上收获新的体验与故事。比如,火车上的缘分。如果不是车厢里信号不好,我和大学同学兼老乡李豪的初次相认就应在那辆T64 上——毕竟很少有人会在发车准点分秒不差的更新动态。但即使发现自己未来的同学就和自己在一辆车上,现实的差距也让我们难以相认。差距主要在我是硬卧,而他是硬座,隔得太远,关门太早。这美妙缘分中最遗憾的,就是李豪他不是个漂亮的姑娘。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 可编辑2 / 4 要说火车上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是那久别重逢的乡音。合肥方言最大的特色,在我看来,是说话时嘴巴能不张大就不张大。导致的后果是,当你习惯于这种说话方式也能被本地人听懂时,你的口音在外地人听来仿佛蚊子嗡嗡,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回京后说话变得瞻前顾后,先想清楚资料,用听力考试播音员般的声音在心中默念一遍,再张大嘴巴,提高嗓门,争取字正腔圆,一气呵成。旁人听了自然惊奇:“你们合肥人还真没什么口音哎”。他若是上了开往合肥的火车,那必须是另一套说法。讲话比较凶、比较冲, xi 、pi 等发音里都要带上si 音的,那是合肥话;若是一句话中有几个字发音平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