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的护理一.相关知识正常人胸膜腔内有3~15ml 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但胸膜腔中的积液量并非固定不变。即使是正常人, 每24小时亦有 500 ~1000ml 的液体形成与吸收。胸膜腔内液体自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再吸收,其余的液体由淋巴系统回收至血液,滤过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这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临床产生胸腔积液( Pleuraleffusion ,简称胸液) 。二.病例介绍患者农御剑, 男,44 岁,农民,因“咳嗽、左胸痛 20 余天,加重 4 天”12:10由门诊步行入院。病始于2012 年 8 月下旬无诱因开始出现咳嗽,为阵发性单声咳,无咳痰,伴左侧胸痛,以深吸气及咳嗽时为着,活动时出现胸闷、气急,平卧位及改变体位气急加重,无畏寒、发热,无夜间盗汗,无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病后未做任何处理,9 月 11 日上诉症状加重,夜间难以入睡,为进一步诊治于今日来我院就诊,入院诊断为:左胸腔积液。病后精神食欲一般,大小便正常。3.体检: T36.7 ℃, P86 次/min ,R20 次/min ,BP127/90 。为缓解胸腔压迫症状,于17 日 10 时行左侧胸膜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三.护理诊断与措施1.气体交换受损:与大量胸液压迫使肺不能充分扩张,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有关。措施: 1)给氧,尊医嘱给予2L/min 流量持续吸氧,增加氧气吸入以弥补气体交换面积的不足,改善病人的缺氧状态。2)减少耗氧,嘱病人卧床休息,减少氧耗。胸水消失后还需继续休养 2-3 个月,避免疲劳。3)促进呼吸功能,①协助医生进行胸腔抽液,抽液完成后嘱病人静卧, 24h 后才能洗澡。鼓励病人深呼吸,促进肺膨胀。②体位,嘱患者取半卧位或右侧卧位,减少胸水对健侧肺的压迫。③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积极排痰,多喝水,保持呼吸道通畅。④督促病人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经常进行呼吸锻炼可减少胸膜粘连的发生,提高通气量。⑤康复锻炼:待体温恢复正常,胸液抽吸或吸收后,鼓励病人逐渐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4)病情观察:注意观察胸痛及呼吸困难的程度、体温的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或动脉血气分析的改变,胸腔穿刺抽液后,还应密切观察其呼吸 .脉搏 .血压的变化,注意穿刺处有无渗血或体液渗出。2.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措施: 1)降温: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化学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减少产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