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6)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 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骨科学》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第三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年)。(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腰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同时有放射性痛至小腿或足。(3)伸拇(趾)肌力减弱,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胫后肌腱及跟腱反射减弱。(4)X线平片排除其它腰椎病变。(5)CT/MRI检查结果与临床相符。(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紧涩或脉弦。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遇劳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阳虚证症见: 四肢不温, 形寒畏冷, 筋脉拘挛, 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二、治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川芎、当归、五灵脂、香附、甘草、羌活、没药、牛膝、秦艽、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