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和牛顿运动定律实验教学目标与考点分析了解并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的步骤方法了解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的步骤方法会分析各种图像主要考查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及根据纸带求瞬时速度,加速度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纸带求出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学会分析图像问题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验讲解教学过程备注一、课前热身让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尽快的进入上课状态,方便课堂的顺利进行。二二、内容讲解:(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知识点例题(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四三、课堂小结。五四、作业布置。教学反思三、本次课后作业:四、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学生签字:五、教师评定: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非常好○好○一般○需要优化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非常好○好○一般○需要优化教师签字: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目的①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②能根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③测定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求某时刻的速度(二)实验原理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基本的是测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纸带数据进行处理.(三)器材与装置器材: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纸带,米尺,细绳,复写纸片.装置:按图1所示安装实验仪器,让带有纸带的小车在重物的拉动下运动,分析实验所得的纸带.(四)注意事项纸带打点计时器图1①开始要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再让小车运动,以便在纸带上打下足够多的点.②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③选择点迹清晰的纸带,在纸带上选择点间间隔较大的一段内的点作为计数点,并做好标记供分析用.④将纸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米尺测量任一计数点到基准点间的距离并做好记录,不要分段测量.⑤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测量误差,一般能在约50cm的纸带上清楚取7-8个计数点为宜.⑥纸带运动时要保持纸带的平直,减小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的摩擦.(五)数据处理方法①纸带选择:从打点计时器重复打下的多条纸带中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作为基准点,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或者说每隔4个点取一个记数点),这样做的好处是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便于计算.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②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利用s1、s2、s3…可以计算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s2-s1、s3-s2、s4-s3…,如果各Δs的差值不等于零且在5%以内,可认为它们是相等的,则可以判定被测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③求被测物体在任一计数点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v:应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如④求被测物体的加速度有3种方法:方法1:“逐差法”.从纸带上得到6个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则.方法2:利用任意两段相邻记数点间的位移求加速度,最后取平均值.如方法3、利用v-t图象求加速度.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1-5-2所示的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一)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二)实验原理1.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上述两组的关系.2.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砂的质量,从而改变细线对小车的牵引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外力成正比。3.保持小桶和砂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质量倒数的关系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三)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托盘天平及砝码,米尺。(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和M',把数据记录下来。2.按如图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挂小桶用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3.平衡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