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用建筑概述 第一节 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一、 民用建筑通常是由基础、墙体或柱、楼板层、楼梯、屋顶、地坪、门窗等七个主要构造部分组成。其他构配件和设施有 阳台、雨篷、台阶、散水、通风道等。 二、 门窗是建筑构造组成中惟一的非承重结构的建筑构件。 第二节 民用建筑的等级 民用建筑是根据建筑物使用年限,规模大小和重要性,防火性能来划分等级。 一、 按建筑物使用年限分四类 1. 四类建筑的使用年限为 100 年,适用于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2. 三类建筑的使用年限为 50 年,适用于普通建筑和构筑物。 3. 二类建筑的使用年限为 25 年,适用于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 4. 一类建筑的使用年限为 5 年,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二、按建筑物的规模和重要性分六级, 分成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六个级别。 第三节 建筑模数 一、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 二、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单位,其数值为 100mm,符号位 M,即 1M=100mm。 三、导出模数包括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四、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值。 五、标志尺寸 用于标注建筑物定位轴面、定位面或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六、构造尺寸 一般情况下,标志尺寸减去构件之间的缝隙即为构造尺寸。 七、实际尺寸 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之间的差数应符合该建筑制品有关公差的规定。 第四节 定位轴线 定位轴线是确定建筑物构配件位置及相互关系的基准线。 一、墙体的平面定位轴线 (一) 承重外墙的定位轴线 1. 当底层墙体与顶层墙体厚度相同时,平面定位轴线与外墙内缘距离为 120mm。 2. 当底层墙体与顶层墙体厚度不同时,平面定位轴线与顶层外墙内缘距离为 120mm。 (二)承重内墙的定位轴线 1.承重内墙的平面定位轴线应与顶层内墙中线重合。 2.当墙体是对称内缩,则平面定位轴线中分底层墙身。 3.当墙体是非对称内缩,则平面定位轴线中分顶层墙身。 4.当内墙厚度≥370mm时,采用双轴线,把平面定位轴线分别设在距离内墙边缘120mm处。 (三)非承重墙定位轴线,可按承重墙定位轴线规定,也可与墙身内缘相重合。 (四)变形缝处定位轴线 (通常设置双轴线) 1.当变形缝处一侧为墙体,另一侧为墙垛时,墙垛的外缘应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墙体若是外承重墙时,平面定位轴线距顶层墙内缘120mm;若是非承重墙时,平面定位轴线应与顶层墙内缘重合。【外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