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_第1页
1/2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_第2页
2/2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苏洵】苏洵( 1009 年- 1066 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 “唐宋八大家 ”。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原文】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 “此未足为我学也。 ”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嘉佑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第。于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1] 【注释】少:年少。中:中举。足:值得。与:和。动:震动。擅:独步,独擅。目:看作,视作。百家之说:诸子百家的著作。【译文】眉山的苏洵, 年少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到了青壮年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读书,到了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努力读书, 参加科举的进士考试, 又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都没有中,说:“这不值得作为我学习的内容”(于是)就烧了自己的书,关门读书,五六年就对《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十分有研究。 嘉佑初年, 和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到京城,欧阳修把他的文章献到了朝堂之上,大臣们争着看他的文章,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进士的考试,成绩都在优等。因此,(苏家)父子的名声震动了京城,而苏轼善于写文章,(人们)把他们叫做“三苏 ”,苏洵是老苏,苏轼是大苏,苏辙是小苏。【苏洵为什么能在27 岁开始发愤苦读 ---发奋原因】苏洵( 1009 年-1066 年),字明允,号老泉(也有人说其号为“大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三字经》上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那么,苏洵为什么能在27 岁开始发愤苦读呢?一、苏洵从妻子对孩子的认真管教上,看出了自己的顽劣和不足苏洵生性顽劣,自幼不好读书,娶妻生子后依然继续散漫。苏洵二十五岁那年,被史彦辅和陈公美两人拉着,把峨嵋山玩个里外透彻。游山途中,他们听说西北数百里外的岷山也很壮美,于是再去岷山游历,一转悠又是半年。饱览岷山秀色之后,苏洵回来歇了几日,这才发现妻子程氏面带忧虑。原来程夫人并不指望夫君能够光宗耀祖,却将满腹期望全部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终日教他们读书认字,却又自叹精力不足。苏洵从妻子对孩子的认真管教上,看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