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传承民族文化--打造特色课程VIP免费

传承民族文化--打造特色课程_第1页
1/3
传承民族文化--打造特色课程_第2页
2/3
传承民族文化--打造特色课程_第3页
3/3
传承民族文化打造特色课程----依托“龙文化”开发小学美术地方课程的几点做法摘要:美术教育应充分开发地方特色的美术资源,教师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拓展美术乡土课程,从本土实际出发,选用典型,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具体条件,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美术教学资源。关键词:龙文化美术乡土人文资源整合创作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中小学美术是以教学教科书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因此美术课程资源的结构相对单一。而且随着新课程改革以来,不断涌入的各种版本的新教材让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应接不暇。作为基层,尤其是农村乡镇学校,缺乏与当地适应的地方课程资源。地域资源作为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角度出发去探索新路,把乡土美术课程同国家统一课程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设计出更加丰富、更具个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乡土美术课程。近年来,我校全力打造“龙的传人”校园文化特色;积极建设"小龙人"校本课程;依托小龙人少年宫开展“花样跳绳”、“舞龙”等多项体艺特色,营造浓烈的龙文化氛围。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挖掘蕴涵于生活中的龙文化,倡导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到“弘扬腾龙精神,争做祖国栋梁”活动中。在如何结合来龙本土特色拓展美术乡土课程资源方面,我们也曾做了一些尝试:1.紧扣主题,深入探寻,整合龙文化资源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学生到村中进行调查,本地都有哪些与龙文化有关的文化资源,了解本地的历史、艺术、人物等。通过调查,我们们发现了可以开发的许多有意义的本地龙文化资源:如组织学生参观来龙古寺、白鹭湖等。调查后我们们用文字、摄影、摄像,或者让学生进行写生和拍摄,拜访民间艺人,分门别类进行整理。调查以后干什么?有的资源可以成为创作课和设计课的材料,有的可以成为欣赏课的材料,或者适合运于综合课,教师把当地资源编成地方教材,或者把其中的某些资源补充到美术课本之中,丰富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泥塑美术教学中我们就带领学生欣赏了“郝氏泥塑创始人”来龙本土人士郝钧先生的泥塑作品。通过欣赏,加深了学生对本地传统文化的了解及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生自然就会对美术课产生兴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2.选用典型,创设情境,提高审美能力龙文化校本资源作为美术课程的有益补充,既是学生认识家乡、传承地域文化的需要,也是美术课程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在活动中不断深化、提升的。更重要是把这种特色文化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去。为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来表现龙文化。比如说张冬雪老师的一节课就紧扣龙文化的主题,她充分挖掘校本教材《腾飞小龙人》,在课上老师黑板演示一幅龙的作品:首先给孩子们画一个动物,让他们注意仔细观察,猜猜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呢?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是龙,继而老师就带领孩子们来认识龙:首先是龙的起源与特征。教师问孩子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龙,那么这个龙的形象是怎么产生的?教师给学生普及关于龙的起源先关知识,借助传说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学习龙的演变过程:有了刚才的基础,学生对于龙有进一步认识的冲动,老师这时候通过提问最早的龙形象是什么样?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又变成了什么样?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欣赏图片,请他们找一找,哪个是最早的龙,哪个是现在的龙?通过学习,老师带领学生延伸:龙的形象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到过龙的形象呢?(举例)每年的正月十五要耍龙灯;二月二龙抬头取其谐音人们要剪头;五月初五端午节要赛龙舟。今天的龙舟已经走向世界,成为海内外龙的传人团结一致,共同振兴中华的一项活动。接着是用自己的大脑和手去创作感悟:仔细观察龙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龙头、龙身、龙尾。我们在画的时候龙头是重点。龙头主要由鹿角、虎眼、大大的鳄鱼嘴和龙发组成。老师指黑板让学生牢记。记住画龙的诀窍是昂首、张口、露齿、睁眼。这样才能画出龙的精神气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传承民族文化--打造特色课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