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化和死亡文化目的要求:1、掌握文化和死亡文化内涵2、人类殡葬的起源和研究死亡文化的意义和方法重点:死亡文化的界定难点:研究死亡文化的意义和方法授课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文化的界定1、“文化”一词的由来(1) “文化”一词,在英文和法文中均为 Culture,在德文中是 Cultur,都源于拉丁文 Culturao 拉丁文 Cultura 原意指耕作,又含有居住、培养、练习、留心、或注意、敬神等意思。。(2)定义:根据对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对比、归纳,大体可分为两类:A 一类是从精神角度予以定义,如《法国大百科全书》(1981 年)就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文化是有个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所具有的一切规范和习惯。”西方的文化学者多持此类观点。B 另一类是从物质和精神二分法的双重角度定义,《苏联大百科全书》:广义的文化“是社会和个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则“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这一定义对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较大。尽管他们区分了所谓广义和狭义,但在实际上大体是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两分角度去理解和运用“文化”概念的。2、“文化”的三类形态1)观念形态。即人们的知识、习俗、规范、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即西方学者所理解的狭义的文化。(2)操作形态。即人们在衣食住行、婚丧庆典、工作学习、日常交往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态度、程序等等,是“观念”在行为中的定型,又通常被理解为“行为模式”,如使用筷子、旅游、礼貌等。它们是一类文化性的外在表现。(3)实物形态。即人们根据一定的感念和一定的操作而创造出来的实物,它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观念,透过这些物体,我们便可以看到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性,以及发展变化,如书籍、服饰等。它们是文化的载体。3、中国古代“文化”一词的含义(1)“文”,本意指彩色交错,或文理、花纹。A《说文》:“文,错画也。”《易经•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B《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孙星衍解释说,仓颉根据鸟兽之迹造字,依类象形,故谓之文。这样,“文”引伸为文字、文辞的含义。C 文字、文辞是用来宣传圣王天地之道的,于是,“文”又被儒家进一步界定为尧、舜、禹、汤、周文武王制定并一脉相传的礼乐、典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