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 2 课时)《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 2 课时)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就难以避开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法律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 2课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教材第 30—31 页例 2、例 3 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直观区分这两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育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制造能力,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有丰富的平移和旋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定位。借助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入,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直观理解和辨认平移、旋转现象。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运动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今后学习抽象的图形运动积累感性体验,进展几何直观;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理解度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推倒等)作好铺垫;通过依据描述想象出物体的运动,逐步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第 1 页 共 3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 28 页的主题图“游乐园”。 1、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2、在主题图中找出轴对称图形。 3、还有那些运动项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二)分类沟通,导入新课。 1、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 2、沟通分类结果,导入新课。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一)探究图形的平移现象。 1、操作沟通,认识平移现象。 (1)课件出示第一类: (2)手势比划: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3)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4)归纳小结:物体沿着直的路线移动,并且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就近似地看作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2、联系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3、实践体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1)出示例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