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贪为宝成语故事不贪为宝成语故事 不贪为宝成语故事 1 以不贪取财物为可贵。指作风廉洁的高尚品德。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五年》。 宋国有个人开采石料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兴冲冲地拿去请玉匠鉴定一下。 玉匠激动地爱不释手,说:“这可是一块宝贵的稀世之宝啊!”宋人怀揣着宝玉,心里忽然害怕起来,他担心别人知道了他有宝玉,会打他的坏主意,要是强盗知道了,说不定自己会连命都保不住。 他越想越怕,最后,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在都城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 子罕见来人拿宝玉送给自己,觉得很奇怪,不肯接受。 那人以为子罕是怀疑这宝玉有假,就对子罕说:“我已经问过玉匠,玉匠说是真正的宝玉,价值连城。不然,我也不敢拿来献给您。”子罕说:“我并不怀疑这是一块真正的宝玉。关键是我把不贪的品行当作珍宝,你把宝玉当作珍宝。假如你把宝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个就都失去了珍宝,还是我们各自都保留自己的珍宝吧!” 那人跪下向子罕叩头恳求说:“我是个小老百姓,拿着这么宝贵的宝贝,反而很不安全。我把它献给您,也是为了免除祸害。”子罕听他这么说,想了想,就提出一个办法,让来人临时住在自己这里,请玉匠把那块玉雕琢出来,然后帮他把宝玉卖了,等他富了以后,子罕再把他送回家乡。 不贪为宝成语故事 2 成语“不贪为宝”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出处:《左传?襄公》) 鲁襄公十五年,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宝玉,将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 宋人说:“我把它给玉工鉴定,玉工认为它是宝贝,所以我敢献给您。” 第 1 页 共 4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你把宝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不如各守其宝。” 宋人见子罕坚辞不收,只得实言相告道:“小民若是留下宝玉,会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 于是,子罕命一位玉工对这块宝玉进行了雕琢,送到市场上卖掉,把把卖玉的钱交给宋人,然后派人护送他回家。 不贪为宝成语故事 3 [成语拼音]bùtānwébǎo [成语解释]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典故出处]《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成语故事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他非常兴奋,便兜着它回家,请一个玉工来加以鉴别,玉工认真看了后,赞不绝口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