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外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对比讨论中外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对比讨论 【摘 要】在界定公共图书馆关于弱势群体服务概念的基础上,从服务依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人员四个方面对比了国内外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的服务,指出我国图书馆在弱势群体服务的各个方面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信息服务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这是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褚树青曾经对公众说的话。这句话一度成为图书馆执业者及用户的热议焦点,原因是该馆允许乞丐和拾荒者入内阅读,网友们称其是“史上最温暖图书馆”。乞丐、拾荒者等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代表,他们也有在图书馆享受公益服务的权利。图书馆应该以什么方式服务这类特别群体,即满足这类群体的知识需求,同时又尽量使读者接纳这类特别群体?这是图书馆服务需要仔细思索的问题。 近年來,国外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引起了公众关注。我国图书馆界对公共图书馆面对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和延伸服务进行了广泛探讨,并由各类公益组织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实践。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关注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向他们提供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增强弱势群体自我进展、自我完善的能力,这种社会功能是其他文化设施难以替代的。 那么,中国公共图书馆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方面与国外有哪些不同,存在哪些差距,在具体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就是本文需要回答的问题。 一、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概念界定 由于各国经济社会进展水平不同,对弱势群体的划分亦有所区别。社会学 、经济学和政治学等不同角度对“弱势群体”的界定众说纷纭,但对“谁是当前我国社会的弱势群体”这一现实性问题却形成了大致统一的看法。目前,中国社会较为公认的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有以下 10 类: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城乡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群众、受灾地区群众、体弱多病的离退休人员、孤寡老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人、特困户、未成年人、伤病残人等。概括来说,弱势群体一般可分为 3 类:生理性弱势群体、社会性弱势群体和自然性弱势群体。根据图书馆服务特点,不同国家图书馆文献中还使用了下述术语:未服务到的人群,未充分提供服务的人群,非用户群体或非读者,特别人群,社会底层群体,工人阶级,非特权人士,以及难以延伸到的人群等。 总体来看,20 世纪 60 年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