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要点 (河北省水土保持工作总站 冀水保站[2005]2 号 2005 年 6 月 2 日) 第一部分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技术要点 一、 前言 简述:1、工程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2、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及特征(如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平原区等)所属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类型和侵蚀等级,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分为I、 II、Ⅲ级)。 3、水土保持方案大纲和报告书编制过程。 工程概况包括地理位置、规模、占地、土石方量、工期、投资等主要指标。 重点区域是指省、市、县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区、严重砂化区,水源保护区等。 二、方案设计的深度、水平年和服务期 1、方案设计深度 新建(含改建、扩建)项目为可行性研究深度。已经开工的补报项目方案应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2、设计水平年 设计水平年指方案拟定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全面到位,并开始发挥防护作用的时间。一般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的第1 年。 3、方案服务期(年限) 建设类项目,为施工准备阶段至设计水平年。 生产类项目,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计算一般不超过10 年。 三、项目概况 工程概况应简明扼要,重点介绍能直接反映工程特性和与水土流失直接相关的内容。用文字结合图、表说明。 1、工程概况包括:项目位置、建设规模、工程布局(线)、总投资、建设期限、工程占地、土石方量、渣料场的数量及规模等。列出项目组成表和工程特性表。附工程平面位置图和工程总体布局图。 ( 1)工程占地情况:按永久和临时占地,分行政区、分项目、分工段、分土地利用类型列表说明。 ( 2)工程总体布局(线):应说明各单项工程所处(或所经过)的小地形情况(山脊、山坡、沟道、阶地、滩地、平地)、工程(场地)与周边河流(行洪沟道)的距离、高程与洪水位的影响关系、主体设计的防洪等级和主要措施。 2、 应重点分析工程的以下内容,说明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的施工活动和工序,列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表: ( 1)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时序;主要施工工艺和施工方式;土、砂、石料场的位置,开采、运输、堆存方式,主体设计的防护措施。 ( 2)土石方平衡。根据土石方开挖量、回填量、弃土石(灰渣、尾矿)的可利用数量,考虑挖填方的施工时段、标段划分、运距等因素,综合分析、提出土石方平衡方案,绘制土石方平衡流向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