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许昌县二高 王宗柱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不仅是学知识、长本领的黄金阶段,而且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作为学校和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预防和纠正学生不良的思想倾向,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对于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校风以及社会风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当前中学生思想基本状况 当前中学生绝大部分思想是积极健康的,他们爱国爱校、尊师守纪、团结互助、关爱他人、诚实守信、勤学好问、力争上游、不骄不躁等,这些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不仅反映出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主流是好的,而且也集中体现了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成果。但是同时也发现,个别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主要表现有: 1 、接受知识不积极,存在厌学、惰学情绪。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是有的学生听课不认真,作业不完成,存在着厌学、惰学情绪。其中有成绩好的,有成绩差的;有单科厌学的,有多科厌学的;有阶段性短期厌学的,有长期性一贯厌学的。 2 、兴趣、行为养成不正确,存在向恶倾向。有的学生对外界很敏感,盲目效仿不良习气、如抽烟、喝酒、打架,到营业性网吧上网、打游戏等,有的把缺点当个性,把恶习当优点去炫耀,错误地认为“打架显得很威风,抽烟显得很成熟,喝酒显得很有派,上网显得很时尚”。其中抽烟、上网、打游戏等不良习气在学生中传播快,散布广,比例大,对学生自身的影响持久深远,养成容易改正难;喝酒、打架等比例小,暴发快,但其影响却是极其恶劣的。 3 、检举揭发、劝阻制止不良行为没勇气,存在惧恶思想。有的学生严于律己、争先争优,表现良好,但他们对于其他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积极做到或根本做不到阻劝、制止,对于教师对不良事件的查处也不能积极配合,而采取躲避或一问三不知的保身方式,甚至是学生自身受到一定的影响或伤害,也不能进行有效地自我防护,他们缺乏斗争的勇气和坚持正义的精神,反而有畏惧、躲避、忍让恶劣行为的思想。 4 、乱花钱,讲排场,存在攀比心、虚荣心。有的学生不能将钱用在合理的地方,而用在过生日、买零食、买玩具、买礼品,甚至大吃大喝上。这些学生既有来自于富裕家庭的,也有来自于贫困家庭的。家庭富裕的,父母没节制地给零花钱,他们就大手大脚地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