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墨守成规与矫枉过正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综观我市历史教育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不少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么墨守成规,要么矫枉过正。 所谓“墨守成规”,就是我们一些历史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思教育观念的更新。在他们看来,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因此,“不管白猫黑猫,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我就是好猫”。至于历史教育众多功能在学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似乎与其无关。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忽略了教材仅仅是“学本”这一事实。他们的历史教学,无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都死死围绕教材知识,反复讲练,并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 知识,如何应 对各 种考试。学生所谓的“动”也 是围绕着 教材知识记忆 练习,思考的空 间 很 小 ,“灌 输 ”的意 味 很 浓 。这样 的历史教学结 果 ,学生当然 对所学习历史毫 无兴 趣 ,学习历史的唯一目 标 ,就是死记硬 背 历史教材或 资 料 ,争 取 考出 好成绩,向 教师和家 长 “报 喜 ”。学生成为背 诵 教材和应 对考试的机 器 。 所谓“矫枉过正”,就是我们有些教师一方面对传统教育理念缺乏辩证分析,对所有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简单的全面否定;另一方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教育理念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囫囵吞枣,生搬硬套。于是出现弄巧成拙,形成矫枉过正的现象。如目前不少老师把接受性学习方式等同为“灌输教学”,将其视为糟粕,置如弃履。过于单一地强调、突出研究性学习,就会有意无意地放弃对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它的直接后果是弱化了基础知识。实际上,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都是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的作用,无所谓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接受性学习只要运用得当,它在提高知识的传授速度和增加知识传授量方面,自有它独特的用武之地。 (二)历史课 堂 教学“创 新”的失 误 随 着 新课 程 改 革 的不断深 入 ,创 新教育相 当多 的历史教师所接受,并 不断深 入 人 心 。“自主、合作、探究、创 新”成为不少历史教师说 课 、上课 、赛 课 、评 课 的基本 思 想 。应 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