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 8 3 首方,用药2 4 2 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 载方 1 3 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 3 2 3 首,使用药物 2 7 0 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 5 1 0 首、复方 4 9 4 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 7 5 0 0 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 6 8 0 0 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 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 .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 .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 .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 ;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 ;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 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 .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 6 1 7 3 9 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 .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3 .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