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far is far(很远有多远)?” 这个问题听起来象是情侣之间调情时问: “How far is always(永远有多远)?”但是如果这句话是从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口中说出来,而且是质问一名战败归来的军官时,一切就不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了。 1942年 12月,珍珠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 “基德上校说日本有一种射程很远的鱼雷,他是这样解释塔萨法隆加海战的失利。”时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参谋长的斯普鲁恩斯把一名军官领到尼米兹面前后这样说道。一头白发,目光炯炯有神的尼米兹转过身来,对略显紧张的来访者提出了开头的问题; “射程大约达到 20000米左右,将军。我们在11000米的距离上开始射击后受到鱼雷攻击。这个距离原来估计是在日军鱼雷射程之外。我们猜测受到了潜艇的伏击——但我们的驱逐舰的屏护范围相当大,发生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最有可能的是日本人有一种远远超过我们鱼雷射程的鱼雷。我们以前收到过关于这种武器的情报,他们毫不费力低打赢了这场拼鱼雷的战斗”。 军官兢兢战战低回答道。 之后,屋子里出现了一阵使人难受的沉默„„ 在中途岛大捷过去半年之后,是什么东西让已经逐渐掌握战略主动权的美国海军高层陷入如此忐忑不安的境地?日本人装备的这种武器真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还 是这个军官在为自己的失败推卸责任?其实,尼米兹和斯普鲁恩斯心中早已有数,他们并没有为难这位死里逃生的舰长——确切的说是前舰长,因为他的“北安普 敦”号重巡洋舰(CA-26 Northampton)在塔萨法隆加夜战中北日本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击沉了。日本人取胜的法宝,就是他们引以为豪,号称领先西方 20年的氧气动力鱼雷。美国人对这种武器的恐惧和困惑就如同若干年后对某些国家拥有“大杀器”的敏感。现在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看看二战日本海军这种“大杀器”的真实面目。 日本海军氧气鱼雷的由来 在太平洋战争中,逞凶一时但后劲不足的日本海军和英美对抗长达3年零 9个月,除了战争初期“日本式的闪击战”夺取的短暂优势外,日本精心研制的所谓“制胜武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氧气动力鱼雷,西方称之为“长矛”鱼雷。氧气动力鱼雷是日本在二战时期最为成功的武器之一,其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型号是 93式鱼雷,正式命名为 “六十一厘米九三式无气泡氧气动力鱼雷”(日文原文称氧气鱼雷为“素酸鱼雷”)。 这种被日本人称为“青色杀手”的“怪物”鱼雷一直让英美海军感到畏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