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七 2012.10.26 暮云岭地形地质图读图报告 第一章 引言 该图为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25000。工作区面积??。 工作区最高点区内的青岩顶,海拔445m,最低点在区内北部及南部、南偏西方向,河谷两岸地区,标高为100m—200m左右。相对高差为335m左右。 区内有独立山峰 5个,清岩顶最高山峰,其次为暮云岭,再次为3个无名山峰;山峰相对高差在50m—150m之间。 区内有河谷3条,北部河流河谷较为陡峭,延伸约为800m左右,河谷源头具有南西→北东和南东→北西冲沟各1条,呈“Y”字形分布,主河谷流向自南西→北东,在流出山区后分叉成为2条河流,流向与源头冲沟流向相似,沟口发育有第四系洪积扇沉积;南西方向河流,主河谷延伸为2500m左右,上游具有南西→北东向冲沟一条,主河道流向,自区内中部沿青岩顶山脉北西侧流向北东→南西,在青岩顶以西,以近90°直角转弯流向转为北西→南东方向;区内近正南方向也有河流发育,主河道延伸长度为1500m左右,上游具有北西→南东流向的冲沟1条,主河道流向自北东→转为近正南。 整体地形为一山两坡,南坡海拔高于北坡,北西方向与南坡,沟、豁发育较好。河谷延伸一般顺岩层走向沿两山之间的较低地带发育。区内没有人烟,交通不便。 第二章 地层分布、接触关系、构造形态 区内地层共出露有4系8统地层。分别为:奥陶系中统(O2)厚层石灰岩,石炭系下统(C11)粗中粒砂岩、底砾岩,石炭系下统(C12)钙质灰岩及灰岩夹层,石炭系下统(C13)黑色页岩灰岩互层,石炭系中统(C21)黑色页岩夹砂岩,石炭系中统(C22)细粒泥质砂岩,侏罗系中统(J21)粉沙质页岩、下部为砾岩,第四系(Qh)泥沙和砾石。 区内地层,除第四系与侏罗统(J21)地层外,古生代地层均呈条带状新老相间分布;侏罗系中统(J21)地层分布在工作区北部;第四系地层分布于现代河流发育之地。 从出露岩层时代分析判断可知,出露地层奥陶系中统(O2)与石炭系地层之间缺失上奥陶上统(O3)——志留系(S)、泥盆系(D)的地层,应该存在一个“不整合”接触关系,具体接触类型尚待进一步分析之后才可确定。中石炭统(C 22)与中侏罗统(J21)地层之间缺失,二叠系(P)、三叠系(T)、下侏罗统(J1)地层,据分析应该也为一个“不整合”接触关系。中侏罗统(J21)与第四纪(Qh)之间缺失中侏罗统(J22)——第三系的地层,据分析应该同样也是一个“不整合”接触关系,因而该区存在三个不整合面,将该区分为四个构造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