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曲式分析概念 1 、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和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 2 、旋律的定义:第一、“狭义的” 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是说它只指“音高” 而不指“音长” 。在单独分析音乐的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 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的” 旋律是指包含了“音高” 和“音长” 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曲调” 。当分析需要和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3 、旋律的外形。 (1 )大山型(大波浪型):由跨度较大的音程、起落较宽的幅度构成,它常和某种崇高的感情、宽广的歌唱或壮阔豪迈的性格相联系; (2 )连续上行的旋律常表现高涨、激昂的情绪。 (3 )连续下行的旋律进行常用来表现从紧张化为松驰的情绪。 (4 )同音反复的水平式旋律,常常起着背景性的作用,或者象歌剧中的宣叙调,渲染其某种特定的气氛。 (5 )最高音在最后的疑问式旋律,常产生与问话语气相似的“疑问” 效果。 (6 )锯齿式:旋律的起落幅度较小,波峰周期较短、经常是由较小的音程在不宽的音域迅速上下波动,它能使情绪显得生动活波。 (7 )环绕型:环绕音围绕着中心音上下运动。 4 、旋律的隐伏骨架。 在旋律中能够起着支撑旋律的结构,体现了旋律的风格和旋律中重要的音级。所以在音乐中有“听得见的音响和看不见的结构” 。旋律的骨架常由旋律中某些重要的发音点构成,它们可能从其中的长、短、高、低、轻、重、起、止、色(即色彩)各音中产生。 5 、旋律的高潮及其布局。 旋律高潮:在艺术效果上最激动人心的瞬间;高潮爆发的位置: “弹性的” :指作曲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高潮设置在旋律全长的任意位置; “硬性的” ,如果作曲家没有特殊处理,会把高潮设置在全长的黄金分割点处(0 .6 1 8)。 高潮处的调式音:一般高潮处的会安排下属音,而最为典型的是使用调式的六级音。 6 、旋律的时代风格 ⑪巴洛克时期:有一种固定的构成形式,旋律由三部分构成— — 主题头(特征较明显)、音乐的一般性进行、小结尾(终止式); ⑫古典主义时期:主要体现在音程上— — 级进、同度、跳进分开使用; 2 ⑬浪漫主义时期:由两种典型状态,一种是纯粹的五声化旋律,象征庄严崇高的理想;另一种是典型的半音化进行,表达内心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