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以人为本的图书馆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的图书馆人文精神 【摘要】本文类比以人为本理念在图书馆的体现,结合高校图书馆实际,探究了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如何重塑以人为本的图书馆人文精神。 【关键词】以人为本 人文精神图书馆 一、以人为本的图书馆 从哲学意义上看,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人的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人本身就是人的世界的根本、主体、中心。自图书馆诞生之日起,图书馆事业就与人的进展和人类文化的进展息息相关,它始终关注的焦点是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延续,是人类自身的进展和进步,这其中所贯穿的就是图书馆所固有的人文精神。图书馆人对文化和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这是图书馆存在和进展的必要条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人”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进展的动力与支点。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总结世界图书馆进展史时曾提出现代图书馆的五条法则,前四条都是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意蕴。第一条法则是“书是供使用的”;第二条法则是“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第三条法则是“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第四条法则是“节约读者的时间”。高校图书馆对比这四条法则会发现很多地方做得还不尽如人意。 1.以书为本 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思路长期以来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书为本,馆藏图书数量仍是衡量图书馆业绩的首要标准。片面追求馆藏的大而全,致使藏书数量大量增加书库容量书满为患,而真正有价值,流通频率高的书刊廖若星辰,读者仍然抱怨借不到想看的书。 诚然,丰富的文献资源确是每个图书馆赖以生存和进展的物质基础,但拥有读者,不断拓宽读者群体,高质量、有水平、全方位、深层次地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提供有益的知识帮助,才是推动和提高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的原动力。陈燮君先生曾提出:现代图书馆管理思路应该是“人——书——人”即以读者和工作人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核心是围绕读者,重点是要讨论读者,方便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读者和尊重读者。 2.以技术为本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展,正在改变着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一些学校把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作为进展目标,应该说走网络化、信息化之路无疑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正确选择,但假如在观念意识上片面强调技术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图书馆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忽视读者最基本的借阅服务,那么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进展的深远问题,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背离进展初衷。学校图书馆工作应强调人文精神,重视人文环境的构建,提倡人文关怀,也就是说要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