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欲索取更多考研资料,请上北京天问教育 网站官网!湖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简称 GNP )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它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中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例如一件大衣使服装加工厂花费28 美元, 使零售商花费6 美元, 使消费者花费40 美元, 但它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上去的只是最终售价40 美元,而不是所有交易的总和74 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当年的全部支出总和计算,也可以用全部收入总和计算。从支出方面计算,包括以下四项:(1)个人消费支出总额;(2)私人国内投资总额;(3)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总额;(4)货物与劳务输出净额。从收入方面计算,包括:(1)工资; (2)利息; (3) 地租; (4)利润; (5)折旧等。国民生产总值是测定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尺度,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程度的标准。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通常是以现行货币单位来表现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 内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但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抬高或降低物价,因而会使货币的购买力随物价的波动而发生变化。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般是以某一年为基期,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指数来矫正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而计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能准确地反映产量的变动情况。一般来说,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小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大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 不动产税、 人头税、 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 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的简称, 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 这种按固定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