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气压带和风带”[解读“气压带微风带”一、 气压带微风带的形成和散布教材假定若干条件,依据假定-推理-考证的方法,运用“热力环流微风”的基来源理分四个步骤从简到繁、由虚及实逐层解析气压带微风带的形成,建立三圈环流的空间模式( 以下内容以北半球为例) 。1. 假定地球不自转,只考虑高低纬间受热不平均――单圈环流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画出赤道与北极间的环流。近地面形成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但这样的单圈环流是不可以保持的,由于要受地转倾向力的影响。2. 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倾向力――三圈环流低纬环流:赤道地域空气受热上涨北流(南风)时受地转倾向力作用右偏,在30° N 上空形成西风聚积下沉30° N 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压向南流(寒风)右偏形成东北信风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副热带高压流出的南风右偏成西南风(流行西风)极地高压流出的寒风右偏成东寒风(极地东风)在 60 ° N 邻近相遇暖湿的流行西风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之上(出现上涨气流)到高空向南北分流60° N 邻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压以下列图表示:3.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挪动由“气压带微风带的季节挪动图”解析:气压带微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挪动而南北挪动,就北半球来说,大概是夏天北移,冬天南移。 ( 总结概括为不论南半球仍是北半球,夏天移向高纬度,冬天移向低纬度 )南半球相同存在三圈环流,但地转倾向力是向左偏,因此环流方向和北半球不一样。这样,全世界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要求绘制三圈环流随和压带、风带的散布表示图(要求正确表示上涨、下沉气流和近地面、高空气流)。同时解析说明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是热力原由 ( 受热上涨、冷却下沉 ) 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是动力原由(聚积下沉、爬升)形成的。对这部分知识能够用歌曲记忆的方法概括:四高三低(全世界有四个高气压带、三个低气压带),○三六九(纬度0° 30 ° 60° 90° ),低高低高(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极地高压),南左北右(风向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无信西东(赤道无风带、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随季而移(冬天移向低纬度,夏天移向高纬度,范围5° - 10° )。4. 考虑地球表面是不平均的,有海陆散布的差别----季风环流思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别-冬夏间海陆温度变化-高低气压中心随之发生变化-致使冬夏风向发生改变。地域东亚季节冬天亚洲大陆气压中心陆地降温快,形成西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