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接受记者采访

如何接受记者采访_第1页
1/9
如何接受记者采访_第2页
2/9
如何接受记者采访_第3页
3/9
1如何接受记者采访尽管受到各类社交媒体的冲击,新闻媒体仍然是最重要的原创性新闻内容生产者和最重要的传播首发渠道。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定向定调”作用,正确引导舆论;注重利用商业网站以及都市类、专业类媒体,做好分众化对象化传播。通过邀请媒体采访,或回复媒体记者提出的采访需求,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一、接受采访的准备工作接受采访的人员应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处理新闻传播事务经验,了解全局性工作,理解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信息。必须提醒的是,未经授权不得私自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接受采访属于职务行为,需在正式接受采访、发布政策信息前完成报备、审批等流程。此外,在与媒体记者进行交流过程中应避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项。准备工作成功与否,是决定此次采访成败的关键。首先要评估采访需求,其次要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一)评估采访需求1. 我要面对的是哪家媒体?记者是谁?这家媒体、这位记者立场如何?此前就相关问题做过哪些报道?记者是否提供了采访提纲?2. 采访形式是什么?如果是电视采访,将以直播形式还是录播形式?如果是平面媒体,采访将出现在报纸或杂志的哪个版面上?是否配图片?3. 拟发布哪些核心信息?是否能够涵盖记者提供的采访提纲中列举的问题?24. 采访需要多长时间?报道将于何时刊载或播出?5. 这是什么类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专访、特稿还是问答形式的新闻?6. 被采访者可否自行提供图片或音像背景资料?(二)准备接受采访1. 在采访前确立基本规则与底线,例如:是否可以对谈话内容进行录音?谈话内容是否可以全部直接引用在报道中?不要寄希望于采访进行中或事后才去制定规则,否则将为时已晚。2. 建议采用面对面的采访形式,尽量避免远程连线或电话采访。面对面采访的效果一般比远程采访更好,面对面的采访让人觉得亲切,更容易沟通交流,且能看到对方的体态语言。3. 接受采访前,事先约定核心内容。在接受采访时不宜焦点过多,要确保整个采访始终围绕事先约定的核心内容进行,这是非常重要的规则。采访前,重点任务就是要就核心内容做好准备:清楚想要强调的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请业务部门提供核心内容的相关资料与基本口径,并就关键措辞进行精心打磨提升。另外,在核心内容与基本口径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准备更多的相关背景资料。因为,记者通常会从一些既定的问题转移到其他相关问题上。(三)拟定答问口径在接受记者采访前,要积极关注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如何接受记者采访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