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文学史上, 她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寓论断于叙事 ”之中的人物描写与刻画。司马迁在写人时, 又严格遵循着 “实录 ”的原则。 他笔下的人物, 既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又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读《史记》,我们看到的不是木乃伊,也不是寺院庙宇里的泥塑像, 而是跃动在各自“历史舞台 ” 上有血有肉、 有灵有感的活生生的人。且不论帝王将相、诸侯大臣,即或是其中的几个女性形象也很出色。女性,是人类永远不衰竭的话题。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历来处于从属的卑微地位。从《诗经》中的“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开始,女性大多被定位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和倾国倾城的祸水。尤其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更是造就了不少关于女性的历史谎言。但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女性的描写还是比较公正的。不论是《殷本纪》中“洗澡时因吞吃燕子蛋而生契的简狄,还是《周本纪》中外出见巨人脚印因心爱踩之而生弃的姜原,虽然有些离奇,但那是本着“契”和“弃”都是奉天意而诞生的这个意图而引用《诗经》上的传说罢了;不论是《周本纪》中“奔密康公”的三个女子,还是《吴太伯世家》中为争抢采摘桑叶而使楚吴相互攻杀的少女们;不论是《秦本纪》中释放三囚的文嬴,还是《外戚世家》 中的后妃和妃嫔们⋯⋯总之,司马迁对她们的评价还是比较公平的。尽管对她们的描写着墨不多, 且大多是只述其事而不记名,但在这众多的女性中却有几个个性鲜明、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一是在《吕太后本纪》中的吕后,司马迁用本纪的体例,成功地塑造出她残忍刻毒、 权欲熏心的乱政后妃的形象。这个历史上著名的野心家,她处心积虑地培植吕氏势力,其表现是“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泣:眼泪)。等丞相陈平听从侍中张辟强的办法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掌握南北军权,诸吕入宫,居中用事时,则“太后悦;其哭乃哀。”同样是哭,前面的干哭与后面的痛哭两相对照,其用心可知。又如,吕后欲王吕氏而“风大臣”的欲盖弥彰,“取美人子名之”的弄巧成拙,废帝更立时的装腔作势等描写,将其弄权女主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鲜明深刻。另一方面,她是刘邦贫贱时的妻子,刘邦之所以能王天下,不能说没有她的功劳。“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这说明她具有政治家的风范。“⋯⋯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乱之苦,君臣俱欲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