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艺术史上对于艺术的几种看法第一种是“客观精神说”,第二种是“主观精神说”第三种是“模仿说”和“再现说”。一、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史“观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 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也就是说只有理式世界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知识理式世界的摹本, 那么艺术世界当然更不真实了,艺术只能算作 “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和真实隔着三层”柏拉图对艺术的认识依据于他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 他力图从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找出深刻的普遍性来。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核心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把艺术的饿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又包含深刻的辨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艺术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离不开理性也离不开感性。在艺术作品中人们总是可以从有限的感性形象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中国南北朝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这样一来,“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二、主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 不涉及任何目的。 康德把自由看作艺术的精髓,他认为艺术与游戏是相通的, 强调艺术创作。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处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尼采认为, 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尼采那里, 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 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 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 它们成为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