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1 神经的电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实验【目的】探讨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1 材料蟾蜍;任氏液;BB-3G 标本屏蔽盒,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 方法2.1 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系统连接按图1-1 所示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与标本盒。启动 RM6240 系统软件,设置仪器参数:( 1)RM6240 系统:点击 “实验 ”菜单,选择 “神经干动作电位”项目。仪器参数:1、2 通道时间常数0.02s、滤波频率3KHz 、灵敏度 5mV ,采样频率100KHz ,扫描速度0.2ms/div 。单刺激激模式,刺激波宽0.1ms,延迟 1ms,同步触发(图1-2)。2.2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2.2.1 毁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左手握住,以食指压其头部前端使其尽量前俯,右手持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各侧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使逐渐刺入整个椎管内,捣毁脊髓。此时蟾蜍下颌呼吸运动应消失,四肢松软,即成为一毁脑脊髓的蟾蜍(pithed toad)。否则须按上法再行捣毁。2.2.2 下肢标本制备用粗剪刀在颅骨后方剪断脊柱。左手握住蟾蜍脊柱,右手将粗剪刀沿两侧(避开坐骨神经)剪开腹壁。此时躯干上部及内脏即全部下垂。剪除全部躯干上部及内脏组织,弃于瓷盆内。避开神经,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住脊柱,左手捏住皮肤边缘,逐步向下牵拉剥离皮肤拉至大腿时,如阻力较大,可先剥下一侧,再剥另一侧。将全部皮肤剥除后,将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2.2.3 分离神经干剥皮的下肢标本俯卧位置于蛙板上,用尖头镊子夹住骶骨尾端稍向上提, 使骶部向上隆起,用粗剪刀水平位剪除骶骨。标本仰卧置于蛙板上,用玻璃分针分离脊柱两侧的坐骨神经,穿线,紧靠脊柱根部结扎,近中枢端剪断神经干,用尖头镊子夹结扎线将神经干从骶部剪口处穿出。标本俯卧位置于蛙板上,使其充分伸展呈人字形,用三根大头针将标本钉在蛙板上。然后再用玻璃分针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刺激S+ S- 神经干r3 r1 r1′ r2 r2′4 3 2 1 RM6240 图 1-1观察神经干动作电位和测定神经冲动传导速度装置图S+、 S-刺激电极; r 3 接地电极; r 1、 r 1′ 、 r 2、r 2′ 引导电极分别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1、2 通道连接离暴露坐骨神经大腿部分,直至分离至腘窝胫腓神经分叉处,用玻璃分针将腓浅神经、胫神经与腓肠肌和胫骨前肌分离。2.2.4 完成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