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辅导资料总论一、名词解释1、《中医各家学说》:是阐明和研究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主要医学流派和历代著名医家的的学术思想和血书成就。2、三世医学:《黄帝针经》、《素女脉诀》和《神农本草经》,是针刺、脉学及药物学方面的三种著作。3、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4、伤寒学派:伤寒诸家以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为其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发挥,形成了阵容强大的伤寒学派。根据其不同时期的学术研究特点,一般习惯分为宋金以前伤寒八家和明清时期伤寒三派。① 宋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② 明清伤寒三派: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辨证论治派③ 清初三大家:喻昌、张璐、吴谦5、河间学派:以宋金时期的著名医家刘完素为代表,其学术思想以《内经》理论为指导,以阐述火热病机,倡“六气皆能化火”说,治病善用寒凉药物,故亦称之寒凉派。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和《三消论》。代表人物:刘完素、穆大黄、穆子朝昭、董系、马宗素、金山浮屠等6、易水学派:以金代著名医家张元素为代表,探索脏腑辨证,在总结前人的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较为系统的脏腑寒热虚实辩证学说的一个流派。著有《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珍珠囊》代表人物:李杲、王好古、罗天益7、攻邪学派:以金代著名医家张从正为代表人物,强调治病应以攻击病邪为首要任务,强调邪留则正伤,邪去则正安之理,善于运用汗、吐、下三法的一个医学流派。著作有《儒门事亲》。8、丹溪学派:以元代注明医学家朱震亨为学派之倡导者,侧重阐述阴虚火旺之证,大倡“阳有余阴不足”论,治疗强调滋阴降火的一个流派,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9、温补学派:以明代医家薛己为先导的一些医家在继承东垣的脾胃学说的基础上,从阴阳水火不足的角度探讨脏腑虚损的病机与辨证治疗,强调脾胃与肾命阳气对生命的主宰作用,善用甘温之味以温阳补虚,后世称之为温补学派。代表作有《明医杂著》。10、温病学派是在研究外感热病的基础上形成的,分为两个学派:① 温疫学派,以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为代表,以探讨温疫见长,为温疫学说的创立与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② 温热学派,以叶桂、薛雪、吴瑭、王世雄四大家为代表,研究普通温热病(包括温热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具有更广泛的意义,为温热学说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