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我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1)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环境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以保持、恢复或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控制一定时间段内区域所有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期间,我国逐步实行了以总量控制和排污期权交易为主线的环境管理模式。近几年,特别是实施污染减排工作后,总量控制制度已作为一种手段融入其它环境管理制度中,如逐步落实到“环评”和“三同时”管理中,融入并完善了排污许可证制度,纳入地方环保规划并列为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污染防治工作的唯一出路,这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友好环境的客观需要,对于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总量控制实施现状及主要问题位于“唐蕃古道”和古“丝绸之路”南路,地处黄河支流湟水上游, 四面环山, 三川会聚, 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结合部。市属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以火电、 化工、黑色金属冶炼、 有色金属加工为主。20XX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列前五位的行业依次为铝电、炼钢、化工、铝冶炼、动物胶制造业,累计排放量占全市重点调查单位排放总量的73%;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主要来自火力发电、炼钢、铝冶炼、铅锌冶炼、水泥行业,占全市重点调查单位排放总量的96%,其中电力占全市重点调查单位总量的58%。末,省政府下达给市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万吨,二氧化硫万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环境的压力也将会越来越大。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生产、生活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总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期间,全市投资亿元实施二氧化硫治理项目14 个,投资亿元实施化学需氧量 22 个项目。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8221 吨、削减二氧化硫 25457 吨,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同时,将污染源普查口径的农业源与机动车纳入总量控制范围。经过减排工作的强力推进,原有企业污染减排空间越来越小,加之甘河等工业园区的迅猛发展,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呈递增趋势,缺乏减排工程项目来削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