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大学生生活调查分析汇报经过了 3 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 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 1 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假如是平常,她只要 8 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 6 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 6 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 70 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 9 个人。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 6200 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 2300 元。她拿出 1400 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 900 元做 1 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 107 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 40 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 80 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 元买了一件 T 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 30 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 19 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 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 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