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在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中金融服务职能发挥的一些思考 建设银行 xxxx 市支行在地方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中 金融服务职能的发挥的一些思考 地处大兴安岭核心区的建设银行 xxxx 市支行(以下简称xxxx 市建行)服务区域涵盖了 xxxx 市及 xxxx 市、xxxx 的三个xxxx 乡镇及其驻地 xxxx 局,2010 年 12 月,国家出台了《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 年)》,主要为了加强林区生态保护,转变林区发展方式,从以生产木材为主向以保护生态为主转变,着力改善民生,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林区可持续发展之路。规划涉及 XX 省、黑龙江的 50 个县(市、旗、区),加快大小兴安岭林区培养各种市场要素,需要生产资料市场、林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专业批发市场、社会化服务市场等,加快通讯、交通和仓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林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大小兴安岭林区的生态保护、经济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这对xxxx 市建行来说既面临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制约因素。通过对政策机遇、制约因素的深刻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措施,使国有商业银行更好抢抓机遇,发挥金融服务,实现与林区生态建设转型与企业发展双赢。 一、xxxx 市建行服务地方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公益性使得信贷资金进 入领域受限。 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公益性极强的工程,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明显,不符合建设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大原则。因此,即使是在有财政资金支持的前提下,逐利性极强的金融机构也很难改变其偏好,信贷资金主动进入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设领域的积极性较小。目前看,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金融抑制”现象比较明显。 (二)大兴安岭林区部分承贷主体信用等级低。规划中的生态功能保护管理工程中,部分工程需要森工企业自筹一部分资金,但林区实施“天保工程”尤其是免除森工企业大量银行债务后,作为建设银行的商业性,一般认为森工企业政策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增大,出于经营安全性的考虑,对森工企业均采取了“余额锁定、逐步退出”的谨慎信贷政策,森工企业信用等级明显下降。 (三)政策性担保中心基金不足制约建设银行支持下岗职工的信贷扩张能力。 因为生态功能区财政实力较弱,既难以支付较高的下岗失业保障资金,又没有更多财力扩大担保基金,制约建设银行扩大支持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