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创作背景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创作背景_第1页
1/6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创作背景_第2页
2/6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创作背景_第3页
3/6
文学分享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创作背景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岑参的《行军九曰思长安故园》语言朴实胸思精巧,青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强欲登高去②,无人送酒来③。遥怜故园菊④,应傍战场开⑤。【注释】①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② 强:勉强。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③ 无人送酒: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了,于是醉饮而归。④ 怜:可怜。⑤ 傍:靠近、接近。【白话译文】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文学分享唐肃宗至德二载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赏析】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这单纯的思亲情绪毕竟围绕一己的身世,境界算不得宽阔。岑参这首诗则不然。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知这是为何。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但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国家的都城,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情境之下,诗人就很难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胜赏了。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既是“登高”,寺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虽然巧用典故,却无矫揉造作之感,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创作背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