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课题统计序号授课时间2012年月日宿月兰杜秀举课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较复杂的平均数。2.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统计中的用处。板书设计求平均数总数÷份数=平均数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老师点拨、典型题训练、巩固总结。教后反思教与学过程设计备注一、情境激趣,谈话引入。1.课前观看一段篮球比赛。2.谈话:刚才大家欣赏了篮球比赛的精彩片段。我想问问大家:作为篮球队员长得怎样在比赛中最占优势呢?(生答)看来身高对篮球队员很重要。这里有个小裁判统计了红、蓝两队队员的身高情况,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信息窗1)二、层层引诱,学习新知。〈一〉计算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1.请大家仔细观察信息窗,你从中发现了哪些信息呢?(学生自由说)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自由回答)师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一下子提出这么多问题。看到两队队员的身高情况,你们最想解决哪个问题?(课件出示: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3.接下来咱们就来比较一下红蓝两队的身高情况。(板书:比较身高)师:那么,我们怎样比较才知道哪个队的身高(学生自由回答)引出平均数(板书:求平均数)4.小组合作,计算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先听好老师的要求:各组成员先互相讨论一下你们组的计算方法。再明确分工,小组成员中有汇报数据的、有用计算器计算的、有在练习本上书写算式的、有在一旁监督的。大家一起计算出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即对又快。完后“坐端正”向老师示意。可以吗?)5.小组分工合作,师巡视指导。6.全班交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a.师:现在咱们比赛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出色?哪个小组的成员来说说你们的计算方法?(指名回答第一种方法)课件演示。逐步分析。(指名回答第二种方法)分析演示。第页教与学过程设计备注b.小结:这节课咱们所求的平均数跟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指生回答)意在引出以前的平均数是几个数据的平均数,今天所学的是许多数据的平均数。(板书:复杂)c.总结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指生总结)板书:1.求出总数,知道份数。2.总数÷份数=平均数〈二〉.计算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1.分组比赛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1.2组用第一种方法计算,3.4组用第二种方法计算。)2.全班交流,订正答案。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P99页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三〉.共同比较红蓝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课件出示: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cm.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cm.()队的身高占优势。〈四〉小结。学会了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以后,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统计问题三、巩固与应用。1.同桌合作计算本班的平均年龄。集体交流。订正。2.完成自主练习第一题。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五.课外延伸。课下大家统计一下你们班学生的身高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课后反思:首先,先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再出示学生解题中可能会有的各种情况供其选择,以引起学生的争议,展开深入的探究。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第页教学案课题统计序号授课时间2012年月日主备人宿月兰课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结合具体事例,学会复式分段统计的方法,并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作出分析与判断。2、在实际探索活动中,体会分段复式统计在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时的作用。3、结合现实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板书设计出示两队的成绩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老师点拨、典型题训练、巩固总结。教后反思教与学过程设计备注一、活动一————创设情景:1、师:同学们,为了进一步选拔纵跳运动员,小教练对红、蓝两个篮球队的队员的各项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搜集了两个队队员纵跳的成绩。(出示两队的成绩)你想提出什么问题?2、学生观察情景图,比较两队纵跳的成绩。并提出问题。3、学生发言。(师此时要关注学生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二、活动二————探索新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