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知识100道必背简答题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对教育的启示。(1)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2)阶段性。在一定年龄阶段,人的身心就会出现某些典型、本质的特征,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因此要根据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开展教育工作。(3)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同一年龄阶段的各个发展方面也不一致。因此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使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够起最大作用。(4)个别差异性。从群体角度看,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表现在发展水平、表现方式、构成结构等所有方面。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5)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后,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来得到部分的补偿;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也存在互补。因此要对生理或心理机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信心,长善救失。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和可塑性。(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是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推动和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并且可以加速个体发展,以及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人的个性,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又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和条件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创设有利环境。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3)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4.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2)坚持鲜明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3)培养劳动者,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4)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质量标准;(5)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6.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1)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2)智育。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非认知因素。(3)体育。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和自我保健意识,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4)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5)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木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7.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