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草原文化艺术活力的跨文化解读

对草原文化艺术活力的跨文化解读_第1页
1/8
对草原文化艺术活力的跨文化解读_第2页
2/8
对草原文化艺术活力的跨文化解读_第3页
3/8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对草原文化艺术活力的跨文化解读对草原文化艺术活力的跨文化解读 假如说草原是艺术的摇篮,艺术就是草原人飞动的魂魄。辽阔的草原为艺术的历史所充盈,艺术的内涵由草原的多彩所蕴籍。作为中华民族三大文化主源之一的草原文化,因思维方式、民族特征和人文追求、价值取向而显示了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有别又互补的艺术活力。 一、敦煌莫高窟的“变文”变出了明清四大奇书 草原文化的艺术活力,既表现为精神思维的原创性和多样性,又表现为文化沟通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草原地带是我国西部边疆地区对外接触的前沿,因而在古代中国“西阻于山、东阻于海”的情形下,这个文化区通过一些交通孔道,成为外来文明传向中原的中介站。影响重大的例子如从公元前 1 世纪就开始的印度佛教内传,就是以西域和北朝的一些少数民族为中介的。以“佛教三大石窟”而言,大同云岗石窟建在北魏前期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洛阳龙门石窟建在北魏后期首都洛阳,都是鲜卑族拓跋氏以国家之力和民间之力开发出来的信仰特征和艺术杰作;敦煌莫高窟则建在丝绸之路东段的要冲,是西北各少数民族聚居、中亚商贾往返的地方。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井上靖先生游历丝绸之路,发出了如下疑问:“在一片荒漠之中,数以千计的石窟,数以万计的佛像,无以计数的经卷,是什么人,为了什么,制造了这一切?”他的这些话后来被演绎成了著名的日本电影《敦煌》。(殷志江《徒步丝绸之路,一个无关景点的旅游故事——韩国教保 20XX 东北亚大长征之片段》,《小康》20XX年第 12 期第 76 页)我们认为这个电影的幕后音应该加这么一段话才更见深刻:莫高窟里发现的大量壁画和汉文写卷,包括宗教经卷、变文卷和诗词杂赋卷,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古文字的写卷,构成了举世无双的中华敦煌文化遗产,并影响了这个伟大文明古国的文学走向。 1920 年,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发表了我国讨论敦煌变文的拓荒之作《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1927 年,我国俗文学讨论的主要开拓者、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出国游学,在巴黎国家图书馆借到的第一份中国古籍竟是敦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煌文书。1929 年,他发表于《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三期的《敦煌的俗文学》一文,明确提出了“变文”的名称。他说:“何以为之“变文”?那正和盛行于六朝、唐的‘变相’相同,都是演绎佛经故事的。”这一通俗文学形式长期被湮没,直到敦煌藏经阁发现大批手抄本变文以后,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对草原文化艺术活力的跨文化解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