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第二十四讲 带余除法与同余阅读与思考“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这就是我国古代《孙子算经》里引人注目的“物不知其数”问题。题意就是说:“一个数除以 3 余 2,除以 5 余 3,除以7 余 2,求适合条件的自然数(一般是求最小自然数)。”这一问题就是在有余数除法里(也称带余除法)求被除数的问题,这一问题显然比上讲中求最小公倍数要复杂。那么这道题怎样解呢?关于它的解法引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例如我国明朝的大数学家程大为是用四句诗解答这类问题的:“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二一枝,七子团圆正月半,除百零五便是知。”意思是说:“将除以 3 的余数乘 70,将除以 5 的余数乘 21,除尘以 7 的余数乘 15,然后将这三个积加起来减去 105 的倍数,所得的差就是所要求的数。”这种解法就是“中国剩余定理”,也称为“孙子定理”,这一定理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关于同余问题的算法,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对它进行了讨论和完善,使当时中国的数学水平达到了世界的顶峰。它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慧才智和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课后同学们可以去仔细钻研。诚然,本题最简便的解法是用列举法(因为数据不是很复杂)。在有余数除法里,有下面一些重要的概念、数量关系和性质:1、除法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0≤余数<除数)2、假如 a 除以 b 所得的余数为 r,那么(a-r)一定能被 b 整除。3、同余的概念和性质。一般来说,假如整数 a、b 同除以一个自然数 n(n>1)所得的余数相同,我们就说 a、b 对于模 n 同余,简称 a 与 b 同余,记作 a≡b(modn)。① 假如整数 a、b 对于模 n 同余,那么它们的差 a-b(或 b-a)一定能被 n 整数;② 假如 a-b(或 b-a)能被 n 整除,那么 a≡b(modn);③ 假如 a≡b(modn),b≡c(modn),那么 a≡c(modn);④ 假如 a≡b(modn),c≡d(modn),那么(a+c)≡(b+d)(modn);⑤ 假如 a≡b(modn),c≡d(modn),那么 ac≡bd(modn);⑥ 假如 a≡b(modn),m 为比 1 大的自然数,则 am≡bm(modn);⑦ 一个数分别除以另外几个数,假如所得的余数都相同,那么这个数减去余数的差是另外几个数的公倍数。⑧ 一个数分别除另外几个数,假如所得的余数相同,那么这几个数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