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023 年 6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入阐明“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会枝荣。在 5000 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就能不断1/3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