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 授课教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木材生产概论 一、木材生产 木材生产是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一种主要生产性活动。具体地讲,就是人们在一定森林经营思想指导下,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形成适宜的作业系统,完成将拟采伐的立木从伐区伐倒并以一定产品形式运输到贮木场,加工入库或交付用户的全部收获生产过程。 二、木材生产作业特性 作业特点: (1 ) 作业具有资源开发性。 (2 ) 作业场地分散、偏远且经常转移。 (3 ) 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显著。 (4 ) 作业具有社会经济与环境生态双重属性。 三、木材生产工艺 木材生产工艺就是选择某一类型流水作业线的同时,选用适宜的机械设备和技术,协调工序间配合和合理衔接,在投资少、效率高、周期短和成本低的条件下完成原木等产品的生产加工任务。它是探讨和研究木材生产规律的一门科学。 木材生产的产品形态有伐倒木、原条、原木和削片四种。立木伐倒后即为伐倒木形态,再经过打掉枝丫后称为原条形态,由原条再经过造材加工得到原木形态。削片是木质原料经过机械切削加工后形成的薄小木片。 在木材生产工艺中,采伐、打枝和造材是改变形态必须的三个生产工序,而其他工序如集材、装车、运材、选材、卸车、归楞等都不会发生产品形态的改变。 (一)木材生产工艺类型 木材生产工艺类型的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木材生产的产品或半成品。当前生产的木材产品或半产品类型有原条、原木、伐倒木和木片四种,因此,伴随产生了四种木材生产工艺类型。 (二)木材生产工艺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 ) 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林业建设方针。 (2 ) 贯彻国家对森林资源实现限额采伐的保护性措施。 (3 ) 遵循自然法则。 (4 ) 贯彻“投资少、效益大”的经济原则。 第二节 中国木材生产沿革 一、古代森林开发与利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木材生产的国家之一。 (1 )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 (2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 (3 ) 秦代的大量采伐。 (4 ) 汉代的采伐情况。 (5 ) 三国两晋及南北朝时期对森林的大规模开发。 (6) 隋唐五代时期的采伐情况。 (7) 宋辽金元时期过量采伐,导致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8) 明清时期在森林采运的劳动组织和作业技术方面有一定的进展。 从中国古代森林采用的论述可以看出,古代占陆地面积80%以上的茂密森林,从原是的利用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历代王朝均使用刀、斧、锯伐木造材,集材靠人背肩扛,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