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厂主要构成和原理一、水力发电基本原理水力发电基本原理水力发电就是利用水力(具有水头)推动水力机械(水轮机)转动,将水能转变为旋转机械能,如果在水轮机上接上另一种机械(发电机),随着水轮机的旋转便可发出电来,这时机械能又转变为电能。水力发电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水的势能变成旋转机械能,又变成电能的转换过程。根据原理可推算出水力发电的出力公式如下:P=9.81nHQP:出力单位:kW(千瓦)机组机端传出的功率。H:水头单位:m(米)作用在水轮机上的有效水头,它等于水库水位与下游水位之差(即:毛水头)减去引水部分水头损失,水头损失 Ah,据经验,一般为 Hg(毛水头)的 3%~10%,输水道短取小值。Q:流量单位:m3/s(立方米/秒)水电厂水轮机的引用流量。n:水轮发电机组效率,包括水轮机的效率和发电机的效率,n 不但与水轮机、发电机的类型和参数有关,还会随机组运行工况的改变而改变,不是一个固定值。为简化计算,令 k=9.81n,则可把出力公式简化为:P=kHQk:水电站出力系数。大中型水电站 k=8.0~8.5;中小型水电站k=6.5~8.0,对小型电厂:k=6.0~6.5。各国一般把装机容量 0.5 万 kW 以下的水电站定为小水电站,0.5万〜10 万 kW 为中型水电站,10 万〜100 万 kW 为大型水电站,超过100 万 kW 的为巨型水电站。二、水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在电力系统中,发电厂一般有火电厂、水电厂、核电厂、风电场、太阳能电厂等几类。在水力资源贫乏地区,火电厂所占比例较大,而在水力资源丰富且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水电厂则占有较大的比例,风电场和太阳能属于新能源,最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水电厂在电力系统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项:(1) 提供电能。是水电厂的主要任务。(2) 调峰。有调节能力的主力水电厂担任。(3) 调频。有水库且调节能力较强的大型机组担任,中国的频率 50±0.2Hz。(4) 调相。具备调相运行能力,可根据电网要求参与系统无功功率平衡。(5) 作为事故备用。由于水轮发电机组具有迅速起动投入并网发电的特点,当电力系统突然发生事故时,急需补充电量,常把水电厂的机组作为事故备用机组。(6) 蓄能作用。抽水蓄能水电厂低谷时抽水用电储能,在用电高峰时发电向系统供电,满足负荷需要。水电属于清洁能源,根据水电的特点和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方式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 充分利用水能。无调节能力的一般担任基荷运行,主要是径流电厂;有调节能力的枯水期一般参与调峰运行,丰水期为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