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 3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1.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背景及影响。(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的背景、表现及影响。2.社会生活与习俗: 物质生活与习俗、交通和通讯工具、大众传媒的进一步变化。[主干梳理 ] 考点一1894~1919 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1.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原因①甲午战争后,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②为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③“实业救国”思潮兴起。(2)表现: 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且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1)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①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②化工、皮革和卷烟也有相当发展。(3)结局: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考点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变迁(1)维新变法期间: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2)辛亥革命期间①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②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③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④社交礼仪逐渐采用握手、鞠躬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⑤采用公历,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日。2.交通事业的进步(1)1909 年,京张铁路通车。(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等大城市出现。(4)1909 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3.通讯工具的变迁(1)20 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2)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4.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 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繁荣景象。(2)影视事业: 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考点三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选修 4) 1.为中国建造第一条铁路(1)崭露头角: 在英、日、德三国工程师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詹天佑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成功建造了 19 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滦河大桥。(2)修建京张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