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乌鸦喝水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第2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2)搜索与课文有关资料二、教学课题乌鸦喝水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乌鸦喝水》内容分析:《乌鸦喝水》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九课。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事,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能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目标:1、复习本课生字,巩固生字生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明白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教学重难点:巩固生字生词,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教学准备:1、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或图片。2、制作课件。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的方法1四、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学目标1、复习本课生字,巩固生字生词。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明白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二、谜语导入新课,引读课文1、出示课件:大家先来猜个谜语: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学生思考回答)2、对,谜底就是乌鸦,(学生展示自己从互联网搜集的关于乌鸦的资料)。乌鸦的资料:乌鸦是雀形目鸦科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为雀形目鸟类中个体最大的,体长400~490毫米;羽毛大多黑色或黑白两色,黑羽具紫蓝色金属光泽;翅远长于尾;嘴、腿及脚纯黑色。乌鸦共36种,分布几乎遍及全球。中国有7种,大多为留鸟。我们已经更深的了解了乌鸦,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三、复习生字。1.出示课件——生字、词语,学生读词。(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抢读)2.摘果子游戏。(在“摘果子”的游戏中巩固认字,激起学生识字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二、提出问题,合作初步解疑。1.出示课件,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3.指名读1~3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4.4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阅读和质疑问难相结合,让学生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使其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初步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三、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2.朗读指导。师范读、引读、指名读,比赛读。着重指导“到处”、“水不多”、“口又小”,读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以读为主,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在多读中悟情。)四、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呢?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你们来想想办法。2.学生自读二、三自然段。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边研究边自己做实验。4.交流合作结果。(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新求变的性格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让学生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5.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能用它说话。指名说句子,教师加以指导。6.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学生自我评价。7.发散思维: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交流、看谁想出的办法多?随机汇报结果。教师进行总结。28.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踊跃争取谈出自己体会。五、背诵课文。1.教师指导背诵课文,学生可齐背、自由背、指名背.注意让学生自己领悟出一些背诵的方法如: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等,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巧背。2.师问: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来夸夸他。学生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