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竹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竹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一、课程研究的背景1、新课程的实施呼唤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被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这既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又满足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审视我们国家在中小学阶段的课程实施,课堂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掌握,而知识的掌握又过于依赖于识记,所以学生在动手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方面明显不足。在新课程改革中,虽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了国家课程,但是仅凭每星期的两节课,我们能做些什么?为了寻找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来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提出了“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另外,从教师层面来看,目前我校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知识淡薄,更缺乏实践经验,在这些方面我们有需要也有必要进行课题研究。2、农村学生成长渴望综合实践活动我校地处象山半岛西部山区,学生主要是当地的农村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整体状况是学生不如城区孩子见多识广;2/22另外在这些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占到了全体学生的 73%,她们从小就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弱。另外,我校 XX 年儿童校外文化阵地缺乏,活动内容单一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青少年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导致一些青少年迷恋网吧、沉迷上网,甚至在社交中受到社会不法分子的引诱而走向歧途,从而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据象山日报记者反映,他们在长期的暗访和随机采访中发现,有7 成的少年儿童认为,现在可供玩耍的地方越来越少,他们的课余生活都在家里或有偿培训班里度过,生活枯燥乏味。另外,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普遍认为城镇留给孩子的空间太少。当前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较重,再加上独生子女成长过程相对孤单,他们需要更多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来释放压力。而有关部门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我县户籍人口中,未成年人万,占1全县 16%。节假日加上假期,少年儿童一年中有 164 天课外时间,而可供少年儿童活动需要的设施却是凤毛麟角,远远无法满足少年儿童的活动需要。而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地区,情况更不容乐观。此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它能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最终发展自我。我校的“竹文3/22化”为载体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