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 经络先后病脉 证第一1.五常:指五行。2.风气:指自然界的气候。3.元真:指元气或真气。4.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泛指外来的致病因素。5.疢难:指疾病。6.导引: 指自我按摩的一种养生却病疗法。7.吐纳: 是调整呼吸的一种养生却病方法。8.膏摩:用药膏熨摩体表的一种外治法。9.未至而至:第一个“至”字指时令,第二个“至”字是指相应的气候变化。10. 阳病:指属外表经络的病证。11. 阴病:指属内部脏腑的病证。12.五劳:《素问·宣明五气篇》 及《灵枢·九针论》均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为五劳所伤。13.七伤:《诸病源候论· 虚劳候》指出七伤为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14.六极:杨雄《方言》:“极,疲也”。六极指六种虚损的病证。《诸病源候论》谓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为六极。15.谷饪:谷同榖(gǔ 谷)。饪( r èn 任),16.五邪:指风、寒、湿、雾、饮食之邪。17.厥阳:厥,逆也。厥阳即阳气上逆。18.卒厥:卒同猝。卒厥,是突然昏倒的一种病证。其病机阴阳气血逆乱。19.脉脱:指一时性脉象乍伏不见,多由邪气阻遏,脉中气血一时不通所致。20.四季脾王:王,通旺。意指四季之末,即农历三、九、十二各月之末十八天,为脾土当令之时。 此处可理解为一年四季脾气都健旺之意。21.痼疾:指难治的慢性久病。22.卒病:指突然发生的新病。简答题论述题3.试述《金匮》对肝虚证的具体治法。《金匮》以“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具体说明肝虚证的治法。肝虚之证,多为肝之阴血不足,除直补本脏外,还应根据五行相生方面来养肝体,酸入肝,肝虚当补之以本味,故补用酸。焦苦入心,因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而且肝虚易受肺金之侮,助心火可制约肺金。甘药调和脾土, 目的在于补土制水以助火,从而制金防其侮肝木;且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另外,酸甘相合,又可化阴以养肝体。说明治疗肝虚证不仅要补肝之本脏, 且要从相生方面滋养肝体。这对于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后世根据酸甘焦苦合用的原则,选用芍药、五味子、当归、丹参、地黄等药,配以炙甘草、淮小麦、大枣之属来治疗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舌光红,脉弦细之肝虚证,有较好的疗效。痉湿 暍病脉证治第 二1.刚痉:是外感痉病的一种以头项强急,口噤,甚则角弓反张,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