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冲突案例之"我不是白眼狼""我不是白眼狼"今年 21 岁的阿信,是北京某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他无疑是优秀的,不仅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学金,而且还在学生会担任重要的学生工作,并因表现出色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和嘉奖。而在家中,阿信却经常让母亲感到伤心。生活上,母亲给予他极大的满足和享受,而且表达的方式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大学还没有毕业,母亲已经以阿信的名义在北京买了一套 200 多平米的房子供其居住,为了上下学方便,阿信成了校园里为数不多的自己开车上学族中的一员。但是,他和母亲的关系却是异常紧张,用"行同陌路"来描述,一点也不夸张。和周围亲戚的关系也极不协调,完全和他在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为此母亲经常指责他是个冷漠、无情的白眼狼。怀着对母子关系的不解和困惑,阿信走进了咨询室,第一次谈话中,我就发现在提及母亲的时候,虽然描述的言语中阿信充满了刻薄和鄙夷,但是还是有一些难以掩饰的矛盾和内疚。这让我联想到了所有面临亲子关系问题的孩子的共同特点,从表面上他们和父母水火不容,但是在内心世界又没有办法不让自己感到自责和愧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源自血缘关系的矛盾和不安,无疑成为他们最大的痛苦。在 16 岁之前,阿信的生活过得比较平静,父母关系虽然不好,但对他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他们对他的爱从来没有打过折扣,而阿信从小的表现也让父母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由于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阿信从小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并且一直把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所需作为价值系统中重要的一条,用此来激励自己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刻苦、勤奋的状态。和所有学习好的孩子一样,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自信。16 岁那年的夏天,由于无法忍受多年的情感不合,父母终于做出了离婚的决定。父母离婚后,阿信同母亲一起生活,由于要一个人来承担抚养他的义务,母亲辞去了工厂的工作,帮助年迈的外公打理公司,而且生意越做越大,迅速成为富甲一方的龙头企业,家里的生活水平也由原来的工薪阶层变为上流社会。房子越来越大,零花钱越来越多,阿信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越来越激烈。咨询开始,阿信给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是个内心特别善良的人,我更是个淡薄名利的人,从小我就不愿意看到别人受苦,也不愿意自己不劳而获。上高中的时候,我看到外公工厂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在带着防护面罩据木头挣钱,我当时觉得他太可怜了,就从我的压岁钱中拿了 2000 块钱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