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水资源空间均衡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中,水资源“空间均衡”在宏观上要求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调控水资源空间分配格局,促进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空间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问题,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水利系统需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优化水资源格局,通过“空间均衡”战略来支撑和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随后几年中,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涉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2015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我国政府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均有以下特点:一是通过科学规划、宏观调控、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不仅要考虑供给侧本身的发展需求,还要考虑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的约束,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工业需要从生产端入手不断优化工业要素资源配置,根据环境容量、资源禀赋程度调整产业布局。农业需要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目标,优化调整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和空间布局;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条件好的地区转移,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二是通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优化供给结构。在提质增效、供给结构优化中,应考虑对水资源的消耗,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工业需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设备更新、产品出新,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新供给和新需求有效对接。农业需要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三是通过化解过剩产能,引导特色优势产业有序健康发展。一方面,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着力打造一批新兴产业;另一方面,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为了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健康发展,必然会考虑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因此,无论是打造新兴产业还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都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达到健康发展的目标。四是通过全方位、多途径,遏制资源过度消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