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煤炭安全管理中人的心理因素分析建议我国对煤炭工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十分重视,提出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对指导和促进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卉大作用。在矿井生产的微观环境中,也进行了大量的管理机制试验和运行,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煤矿安全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各类事故发生的频率以及一次事故的伤亡率居高不下,其中固然有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但深化分析,即是引起事故的主体、又是事故发生后直接受到打击的客体——人的因素缺乏应有的重视,对人的心理因素分析更是微乎其微。 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因为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应由事后追查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根据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心理科学这个手段,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必须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培育训练员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养,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开事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 1 知觉的作用 知觉是人们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总体特征的认识[1],在安全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知觉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如何,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矿工们在井下作业,要做到高效和安全,是一个特别的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事物和特别环境的感知、记忆、理解,达到人与性格、事物与环境、生产与安全的适应和协调。只有清楚地感知到井下的客观环境,才能为排除安全隐患奠定认识基础。同时,只有矿工知觉出安全隐患才能在行为上、技术上做到预防,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我国部分矿井,井下工人身着米黄色工作服,佩戴的矿灯在灯头上加彩色光圈,矿帽也有多种色彩且含荧光色等,这都是很科学的[2]。 2 动机激励 安全动机是推动着矿工进行安全生产的一种内部动因,推动着员工积极注意安全,对安全精力达到高度集中,使之成为一种定向力量。安全动机[3]是符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合安全生产要求的动机,真正把安全当作生产的第一需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矛盾。这就要求在生产操作的每个环节中,都必须坚持执行好安全生产制度。 从煤矿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说,一定要通过预测矿工的动机来培育提高矿工安全动机的行为,如强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