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电磁辐射的接触危害与卫生防护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均属于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向四周辐射传播,它具有波的一切特性,其波长(λ)、频率(f)、传播速度 c 之间的关系为 λ=c/f。 电磁辐射在介质中的波动频率,以“赫”( HZ)表示,常采纳千赫(K HZ)、兆赫(M HZ)、吉赫(G HZ),其相互关系为:1K HZ=1000HZ,1M HZ=1000K HZ, 1G HZ=1000 M HZ。 波长短,频率高,辐射能量大的电磁辐射,生物作用强;反之生物作用弱。 量子能量水平达到 12eV 以上时,电磁辐射对物体有电离作用,导致机体严重损伤,这类电磁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如 α 射线、β 射线、γ 射线、χ 射线、中子射线等。α 射线、β 射线、质子、中子射线等属于电离辐射中的粒子辐射。 量子能量水平达到 12eV 以下时,电磁辐射不足以使生物机体发生电离作用,这类电磁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射频及激光等。紫外线的量子能量介于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之间。 (一)非电离辐射 1.射频辐射 射频辐射的电磁辐射,也称为无线电波,包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较小、波长较长的频段,波长范围在 1mm~3k。 射频辐射的辐射区域可相对地划分为近区场和远区场。其分界线是距离辐射源 2D2/λ 各点的连线(D 为辐射源口径,λ 为波长)。近区场以 λ/2π 为界又分为感应场和辐射场。距离小于 λ/2π 的区域为感应场;大于 λ/2π 的区域为辐射场。在感应近区场,电场和磁场强度不成一定比例关系,所以分别测定电场强度(V/m)和磁场强度(A/m) (1)高频电磁场:我国的民用沟通电频率为 50 赫兹,在其导线的周围存在有交变的电场和磁场。当沟通电的频率经高频震荡电路提高到 10K HZ 以上时,电场和磁场就能以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发射传播,称为电磁波。从 100K HZ 到300K HZ 的频段范围称为高频电磁场。其接触机会主要见于: ① 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金属熔炼、热扎工艺、钢管焊接,使用频率在 300K HZ~3M HZ。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② 高频介质加热:塑料加热、高频胶合、木材与电木粉加热、粮食干燥与种子处理,纸张、布匹、皮革、棉纱和木材烘干,橡胶的硫化等,使用的频率在 1M HZ~100M HZ。 ③ 对健康的影响:高经度暴露可致急性损害,但仅见于事故性照射 ④ 主要防护措施: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加大辐射源与作业点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