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等)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部分30小时,每小题1分,共30分)1.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A《钦定学堂章程》B.《虽迫教育章程》C.《劝学所章程》D.《小学校令》2.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A.宫廷学校B.职官学校C.文士学校D.僧院学校3.白版说,的提出者是()A.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B.洛克D.卢梭4.从世界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的教育是普及()A.初等教育B.初级、中等教育C.高等中级教育D.高等教育5.下列关于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规模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校的精神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文化D.学校的制度文化7心理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的()A.不平衡性B.互补性C.阶段性D.顺序性8.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任务是()A.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B.度过‘’危险期“C.解决青春期问题D.解决学业问题9.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发生变化结果这被称为()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10.下列表述中属于学生隐私权的是()A.学生获得的荣誉B.学生的日记C.学生的尊严D.学生的财务1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A.示范性B.复杂性C.职业角色的多样性D.长周期性12.最早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博比特C.泰勒D.斯宾塞13.下列有关国家的课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B.国家课程采用研发一开发一推广的开发模式C.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需要,对国家课程进行调整D.国家课程是为了确保全国统一,共同的教育教学质量14.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关键的准则是()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育方针15.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是()A.强制性、统一性、基础性B.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C.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C.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16.教材的主体部分是()A.教科书B.讲义C.教科书和讲义D.讲授提纲17.泰勒的‘,课程原理n中最关键的步骤是()A.确定课程目标B.选择课程内容C.组织课程内容D.讲授提纲18.学校进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B.社会实践C.实践知识D.学生自学19.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A.间接经验B.直接经验C.课外活动D.操作性知识20.下列教具中属于实物直观的是()A.图片B.直接经验C.实践知识D.操作性知识21.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被称为()A.讲述B.讲解C.解读D.讲演2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备好课B.了解学生C.上好课D.布置足够的作业2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课外辅导的作用的是()A.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B.帮助学习困难学生C.对课堂教学补缺补漏D.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帮助24.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n的创立者是()A.皮亚杰B.柯尔伯格C.杜威D.班杜拉25.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成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道尔顿制D.走班制26.道德过程的基本因素中,关键是()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7.道德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通的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C.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2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n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导向性原则C.疏导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原则29.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埃拉斯莫斯30.在班级管理模式中,强调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是()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31.形成教育的实体条件有()A.教育主体确定B.教育对象相对稳定C.有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D.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32.二战以后世界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