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象》《索桥的故事》 《废墟的辉煌》《语文实践活动6》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实验版教材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1 篇精读课 《黄河象》 ,2 篇略读课文 《索桥的故事》《废墟的辉煌》,以及“语文实践活动6”。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 12 个生字以及新词,认读10 个字,读读指定的15 个词语。 2.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列出简要提纲。 3.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出黄河象骨骼化石完整的特点的。 4.继续学习准确地使用关联词语。 5.体会句子的意思有多种表达方式。 6.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知道索桥有什么故事,完成课后练习题1 题的填空。 7.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假想的根据,激发想象力,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 8.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作者参观前后心情有什么变化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9.了解古罗马文明的废墟,感受这个千古绝响、永恒的魅力、不灭的辉煌。 10.懂得“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是什么,让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三、单元教学重点 1.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假想的根据,激发想象力,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是什么,让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3.了解古罗马文明的废墟,感受这个千古绝响、永恒的魅力、不灭的辉煌。四、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黄河象》一文第四部分,发掘时人们看到的和想到的。六、教学安排: 16.《黄河象》 2 课时 17.《索桥的故事》 1 课时 18.《废墟的辉煌》 1 课时“语文实践活动6”4 课时 25黄河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写的是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发掘时的情景及化石形成的科学知识,假想了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说明了古生物化石是大自然演变的可靠证据。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及新词。 2.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列出简要提纲。 3.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出黄河象骨骼化石完整的特点的。 4.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假想的根据,激发想象力,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假想的根据,激发想象力,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四部分,发掘时人们看到的和想到的。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过了《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