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3.1 数据编码执教班级:高一(1)(2)(3)(4)(5)课时安排: 2第一课时学科知识:1.不同数据类型在计算机中保存的格式。2.各类数据的采集的基本方法。3.理解文本、音频等数据的编码原理。教学目标4.理解数据编码的意义和作用。问题解决:通过亲身体验数据的表现形式,理解数据采集与编码的一般方法以及基本原理。信息意识:了解信息转换成数据过程,数据再通过编码存储在计算机中。重点:模拟数据的数字化方法。教学重难点难点:模拟数据的数字化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媒体或技术应用活动一:学生打开教师下发的文件夹,说说有哪些类型数据。一、导入设计意图:考察学生所具备的信息知识。提出【项目研究】:信息是如何存储在计算机中呢?引出如何采集生活中的数据?请学生自学 P50 页并独立完成表 3.1.1 的填写。表现形式实例采集该类数据的设备键盘手写输入语音输入键盘,各种数字化采集仪手写输入手机,相机,摄像头,扫描仪手机,录音机(录音笔),话筒(声卡)手机,摄像机,摄像头文本姓名,家庭住址,性别(也可以用数字表示)、手机号数字身高、体重、肺活量、血压,身份证号图像照片声音视频声音,语音,音乐监控视频——导入新课模拟数据的数字化方法。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二、新知新授师 : 演 示 录 音 过 程 ( 系 统 自 带 的 录 音 机 )。生:感受采集过程语音信号(振幅或声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见,它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波形光滑,这种信号称为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的值称为模拟数据。用传感器直接获得的信号一般为模拟信号,类似的还有温度、压强、电压等。上图是语音信号数字化后的图像。可见,时间及幅值不是连续变化的,而是离散变化的,波形如台阶,这种信号称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可以由模拟信号转换得来,数字信号的值即数字数据,直接用计算机所能理解的二进制来表示,这样方便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按照取值特征可以将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二、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以音频为例:如何把某条曲线“精确地”存储到计算机中?第一步:采样每间隔一段时间取一个点间隔多少时间取一个点为好呢? 1 秒?0.1,0.01 秒?通常,我们把这种从连续的时间中每间隔一个时间段抽取一个时刻点的操作称为“采样”。这个时间间隔的倒数称为采样频率,单位是赫兹,即秒 。显然采样频率越高(时间间隔越短),声音还原的效果自然就越真实,但采样点也就越多,需要保存的数据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