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金刚石、石墨和 C60(第二课时)一、核心素养通过对碳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基本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二、教学内容概述教材版本学科年级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重要性介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化学九年级第六单元课题 1(第二课时)碳的化学性质这节课内容中,碳的可燃性在《氧气》一节已学习过,本节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和完善;碳的还原性是本节课的新知识,这两部分内容对后来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从教材的位置看,还是从学生的知识贮备、能力水平上分析,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可以作为提高探究性学习水平的很好选择,其内容、难度均适合,是学生学习的成长点。三、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碳单质的使用情况,了解碳单质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可燃性;2.掌握碳的化学性质,重点掌握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装置、现象和结论。3.根据碳的化学性质,了解碳的用途。四、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教学难点】碳与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反应五、学习者特征分析1.班级学生分析任教班级共 40 名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有 10 名左右学生基础好,知识掌握扎实;15 左右名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属于学困生;其余学生学习态度较好,知识掌握程度一般,学习能力一般。2.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完成化学 1-5 单元教材的学习,对碳的可燃性有一定认识。能力方面:极少数学生具备较强观察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验能力。3.学生生活经验学生具备一定生活经验,但不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合作式学习策略。根据化学学科一贯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配有学案,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阅读、进行实验探究、开放式问题讨论交流、反馈训练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根据学生特点,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借助学案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重点突出,知识脉络清晰,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复习补充完善,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理解掌握。反馈训练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的教后反思和学生的学后反思。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纪录片视频学生学案实验仪器用品:试管、单孔胶塞、导气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